
大皖新闻讯 10月27日个人配资平台,“2025年合肥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”庐阳片专场在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热闹开启。大皖新闻记者走进校园发现,这里的课程设置藏着大大的“不一样”——从上课内容到探索方式,孩子们成了绝对的“主人翁”,“师幼共商”“跨学科融合”的教育模式,让幼儿园的课堂充满童趣与创造力。
主题怎么定?孩子投票选,兴趣是第一准则
“我想知道猫是不是有九条命!”“兔子为什么总是蹦蹦跳跳的?”“骨头是不是有生命?”在当天的课程研讨现场,大班孩子们围绕“生命的奥秘”主题展开热烈讨论,一个个天马行空的问题接连抛出。
据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院老师方艳介绍,每确定一个学习主题(如“金色的秋天”“生命的奥秘”)后,班级都会开启“审议环节”:老师会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,开展一场“头脑风暴”,让大家畅所欲言,分享自己对主题最感兴趣的内容。“比如这次‘生命的奥秘’主题,有孩子好奇‘人为什么会近视’,还有孩子关心‘我在妈妈肚子里会做什么’,我们会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,让孩子们投票选出最想探索的方向,纳入一周课程。”
不仅如此,方艳告诉记者,课程还会给“特殊需求”留空间。如果有孩子提出的问题比较独特,比如曾经有孩子提出的课程研究方向是“人为什么会死”?,在票选后没有进入集体探索环节,老师会利用餐前散步、离园前的个别谈话时间,单独和孩子聊一聊,满足他的好奇心。“以前是老师安排好课程,现在孩子成了课程的发起者,他们的兴趣更浓了。”方艳笑着说。
课要怎么上?实验、手工、读绘本,孩子说了算
确定了探索方向,“怎么学”同样由孩子们做主。记者了解到,在课题周期内,户外游戏课、语言课等都会围绕本周期的主题展开,而探寻答案的方式,可能是一场有趣的科学实验,也可能是一次动手手工,甚至是去绘本里“寻宝”——一切都由孩子们投票决定。
以大班“猫是不是有九条命”的探索为例,老师告诉记者,后期会引导孩子们先通过自主阅读科普绘本寻找线索,发现“猫只有一条命”;接着带孩子们观察猫的身体结构,讨论“为什么猫从高处跳下来不容易受伤”;最后还将带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“猫的生命之旅”手账,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。
“我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,而是让他们通过看、说、做,自己找到答案。”方艳解释道。 这种“怎么方便探索就怎么来”的模式,正是幼儿园STEAM课程的核心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幼教教研员毕大华表示,STEAM教育倡导跨学科、重实践,孩子们在探索中会自然用到语言表达来分享发现、绘画描述来记录过程、科学实验来验证猜想。
中一班的陈京京老师也补充道,“比如之前‘小鸡孵蛋’课题,孩子们商议出来的孵化计划其实是不太科学的,但老师们商议后还是决定不要武断地给孩子们‘报答案’,带他们一起去探寻正确答案,或者领会错误的原因。”后来孩子们自己搭鸡窝、每天观察记录,21天后发现鸡蛋没孵化,再一起分析原因,这个过程既学了科学知识,又培养了观察力和协作能力。

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大三班STEAM课程现场。
谁来帮孩子?家长、食堂大厨、保安都成“课程合伙人”
孩子们的探索之路,从不缺“帮手”。在安庆路幼儿园,家长、保安、甚至食堂大厨,都成了课程建设的“合伙人”,共同为孩子们的好奇心“保驾护航”。“比如‘青金色的秋天’主题,我们会让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捡落叶、观察树叶颜色变化,孩子把直观体验带回幼儿园,再和老师、同伴一起讨论,课程内容就丰富多了。”毕大华举例说。如果遇到“身体保护”“近视原因”这类专业问题,幼儿园会邀请职业是医生的家长进课堂,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解;安全教育课上,保安叔叔会来教孩子们识别安全设施;就连食堂大厨,也会带孩子们做美食探究,让课程充满生活气息。
“不要觉得幼儿园课程就是唱歌、画画,其实孩子的好奇心能催生出很多有趣的学习内容。”毕大华表示,对孩子们来说,最开心的莫过于“自己的课自己做主”,毕竟,没有什么比“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”更让人快乐了。
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尚雅婷 摄影报道
编辑 张大为个人配资平台
展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